Q1.什麽是新一輪審核評估?
A:高等教育評估是我國一項持續推進40年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製度,是根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對普通本科高校實施的一項評估製度👨🏻💼,是政府依法管理高等教育質量,督促高校落實國家各項教育政策的綜合性管理手段🧒🏼,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一輪審核評估是相對於2013-2018年組織實施的上輪審核評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啟動了“新一輪審核評估”。新一輪審核評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對接新時代教育評價👃、教育督導體製機製改革要求🤹🏿♀️,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另起爐竈,而是上輪審核評估的延續、改進與升級。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評估導向的變化🏋🏻♂️,強調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二是評估內涵的變化🚴,變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為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突出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結合👮🏿;三是評估類型的變化🧐,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供兩類四種評估指標體系供高校自主選擇。四是評估方法的變化,采取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等方式,當好“醫生”和“教練”🤽,為學校診斷把脈,突出評估為學校服務;五是評估功能的變化,突出評估的激勵作用和約束作用👩🏿🌾🙆🏿♀️,強化評估結果使用和督導復查,評價結果供“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學科評估共享使用✭,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精準開展工作提供參考🤲🏽。
Q2.為什麽要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
A: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是落實中央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舉措。2020年👮🏻,中央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製機製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高校分類評價”“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統籌謀劃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落實中央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引導高校堅定正確辦學方向🤾🏻♂️、抓實人才培養質量“最後一公裏”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緊迫任務。高等教育評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務🧑🏻⚖️🖼,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40年實踐證明👬🏼,評估對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保證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審核評估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研製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需要的審核評估製度🧚🏽🤦🏼♀️,建立健全校內校外協同聯動的診斷改進機製🧖,是加快實現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製度化👩🏿🏫、長效化的緊迫任務。
三是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工作的內在需要🔇。上輪審核評估在引導高校“強內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顯💟🩸,評估理念標準已在高教戰線形成廣泛共識🌂,成為高等教育評估的品牌💇🏿♀️,並在國際上產生積極影響。但還存在評估推動高校建立立德樹人落實機製力度不夠、評估分類不明確🫅、評估結果剛性不強💁🏽♀️、評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傳承經驗的基礎上,對審核評估工作進行改革創新。
四是順應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評估是國際高等教育領域保障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機製,本科評估已成為全球大多數國家與國際組織治理高等教育的通用手段👍🏼。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運用評估改善高校教育教學,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普遍建立起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和製度體系,開展課程質量評估™️、專業質量認證、院校評估、教學評價🤶🏼、科研評估等質量評估工作👨🏽🔧。新一輪審核評估針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的質量保障需要,體現了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的共性趨向,有利於內部質量保障與外部質量保障的有機統一,相融互促🚹🚟。
Q3.新一輪審核評估指導思想是什麽🧚🏿♀️?
A: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破除“五唯”頑瘴痼疾🙇🏼ℹ️,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確保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學核心地位🧑🎨。推進評估分類🧑🏻🍳🍣,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推動高校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大學質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引導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Q4.新一輪審核評估基本原則是什麽?
A: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遵循以下五條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的評估體系🙎🏼,加強對學校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審核,引導高校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是堅持推進改革👩🏿🔧。緊扣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線🍡,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以評估理念引領改革🤸🏽♂️👨🏻🔬、以評估舉措落實改革🔀、以評估標準檢驗改革😓,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適應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需求🔵,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辦學定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實施分類評價🕰、精準評價😙,引導和激勵高校各展所長👨🏽🍳、特色發展。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問題清單”☝🏼,嚴把高校正確辦學方向👩🏽🔬,落實本科人才培養底線要求,提出改進意見建議👮♂️,強化評估結果使用和督導復查,推動高校落實主體責任🤵、建立持續改進長效機製,培育踐行高校質量文化。
五是堅持方法創新🫠。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度挖掘常態監測數據,采取線上與入校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明察與暗訪結合等方式,切實減輕高校負擔,提高工作實效。
Q5.新一輪審核評估“破五唯🙋♀️、立新標”有哪些舉措?
A: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破立並舉,將破除“五唯”頑瘴痼疾作為考察重點🔖,提出構建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的評估體系,在評估工作中旗幟鮮明地強調立德樹人評估導向,加強對辦學方向、育人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考察🎠。
一是強化學校內涵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避免單純根據顯性指標判斷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在辦學指導思想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確立立德樹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機製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領導體製上☎️👰🏻♀️,重點考察學校是否確保黨的全面領導。
二是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重點考察學校是否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第一標準。強化高水平教師投入評價📈🦃,不是看“帽子”教師數量,而是註重其對本科人才培養的貢獻。註重憑實績👌🏼、能力和貢獻評價教師🧑🏿💼,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突出教書育人實績。
三是強化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完善“五育”評價,重點關註學生“學會了什麽”,引導教師投入教學💀,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獲得感,從重結果評價向重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轉變🕠,完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評價。
四是強化多元主體評價👘★,重點考察學校是否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法👩🏿💼,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評估機製和境外專家🙆🏼、青年教師、學生參與評估機製☝️,從不同角度了解和評價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狀況。
Q6.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對象和周期是什麽🕵🏼🚓?
A:經國家正式批準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應參加審核評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應先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原則上獲得“通過”結論5年後方可參加本輪審核評估。
審核評估每5年一個周期,本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21—2025年。
Q7. “兩類四種”評估分類的具體內涵是什麽?
A:新一輪審核評估根據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和高校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發展實際,采取柔性分類方法,設計了“兩類四種”評估方案👨🏻🔬🎩。高校可根據大學章程和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各自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等進行自主選擇🧘🏽🦹🏽♀️。
第一類審核評估針對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點考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所必備的質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
第二類審核評估針對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歷史不同👩🏼🦰,具體分為三種🎵:一是適用於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適用於已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重點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適用於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重點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資源條件👢、培養過程、學生發展😅、教學成效等Ⓜ️。
Q8.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有哪些?
A: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分為“兩類四種”,第一類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2個、審核重點38個🐹🧰;第二類設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27個🐆、審核重點78個。具體特點如下。
一是分層分類設計指標體系🏇🏽💂🏽♀️。第一類審核評估少而精,適用於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量大面廣🤷🏻♂️,細分為三種🕯🙇🏻♂️,分別適用於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的高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的高校、首次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鍵點🧉。設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生師比、生均課程門數、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審核重點🧿,推動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三是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指標體系註重兜底線📁🤾🏽♂️、促發展,既體現國家意誌✹,又給學校留足發展空間。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增加定量指標,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對標國家底線要求🐍📜,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監督高校辦學“紅線”問題🪻。增設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情況🫲🏼,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等“負面清單”,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審核評估🤾🏿。
Q9.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A: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程序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整改、督導復查等六個部分。
一是評估申請📠。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包括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中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第一類審核評估參評學校🏙💕。
二是學校自評。高校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主體責任,按要求參加評估培訓🔭,對照評估重點內容和指標體系,結合實際和上一輪評估整改情況🤜,製訂工作方案,全面深入開展自評工作🪻,形成《自評報告》並公示💶。
三是專家評審👵🏿。評估專家統一從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中產生,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於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采取審閱材料、線上訪談、隨機暗訪等方式進行線上評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確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𓀉,在2~4天內重點考察線上評估提出的存疑問題。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製訂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並在有效期內的專業(課程)🌲,免於評估考察,切實減輕高校負擔。
四是反饋結論。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別負責審議《審核評估報告》,通過後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並在一定範圍內公開👨🎤。對於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製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會公布完成審核評估的高校名單,並在完成評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經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後發布,做好經驗推廣👩🏻🦱、示範引領🪮。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30日內🐄🧞♂️,製訂並提交《整改方案》。評估整改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節,提出解決舉措,加強製度建設。建立整改工作臺賬,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製度,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確保整改取得實效。原則上,高校需在兩年內完成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
六是督導復查。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進行督導復查。對於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標評估後下滑的高校,將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製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Q10.新一輪審核評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創新?
A:新一輪審核評估創新評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評估流程🐲、實現一校一案、強化多元評價、落實減負增效🧖🏿。
一是增加線上評估環節,優化評估流程。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行線上與入校評估“一體化”設計,充分發揮線上評估考察優勢,“做全做深”線上評估、“做準做實”入校評估,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相結合🏋🏽♀️,讓評估流程“優起來”🤴。
二是定性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一校一案。“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中🦉,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彈性設置定量指標🛄,設置必選項和可選項🐛,兜底線、促特色🎢,尊重學校自主選擇權和專家專業裁量權🏊,與學校一起製定“個性化”評估考察方案🛤,實現一校一案,讓組織實施選擇權“落下來”⬇️。
三是註重常態化資源運用,落實減負增效📱。深挖常態監測數據🔄,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以下簡稱“國家數據平臺”)和年度就業質量數據生成數據報告;精簡入校評估專家人數🦸🏿、天數、環節🧑🏼🦰;免於評估考察已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並在有效期內的專業(課程);多措並舉避免重復工作,讓評估負擔“減下來”。
四是豐富評估視角,強化多元評價。構建了“1+3+3”校內外多維立體綜合評價體系,分別從常態資源🎒、學校🤽、教師🦸🏼🤛🏼、在校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等多元多維視角進行評價,讓評價體系“立起來”🧑🏼🔧。
Q11.如何理解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
A: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一體化”設計是新一輪審核評估製度設計的核心和關鍵,不僅是評估方法手段上的創新👩👩👦👦🍶,更是評估思想理念上的豐富和發展👨🔧。線上評估本身就是評估,而不是評估前的準備階段,只有準確把握定位和內涵,才能保障新一輪審核評估落地實施“不走樣”。與上輪審核評估不同,新一輪審核評估增加線上評估環節,就是要充分發揮線上評估考察不受時間😄、空間限製的靈活優勢,調動更多的專家資源🏃♂️、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更加全面、深入地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審核,與入校評估形成“1+1>2”合力,進一步突顯審核評估為學校發展“診斷開方”的初心。
Q12.新一輪審核評估中的“1+3+3”報告是什麽?
A:新一輪審核評估以多維立體的視角全面客觀地評價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建立了以《自評報告》為主體👩🏽🔧,以《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3份過程性報告和《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3份結果性報告為兩翼的“1+3+3”多維立體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等多元多維視角更加全面、客觀、系統地呈現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聯動的質量“閉環”評價反饋和持續改進機製,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引導學校促進教師投入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
《自評報告》是學校在評建工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審核評估指標✡︎,闡述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改革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而形成的反映評建結果的寫實性報告🐫。
《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是教育部評估中心以國家數據平臺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學數據為基礎編製形成的報告✉️,增加呈現學校連續三年的狀態數據🫄🏽,同時提供多種常模🤦🏼,供參評學校自主選擇、個性定製常模做對比分析🏇🏽,旨在幫助學校精準對標,科學決策🏇🍫,幫助評估專家從數據變化中查找學校工作中的亮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是面向參評學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數據報告,聚焦影響本科教育教學和質量保障的過程性關鍵要素👌🏽,從一線師生的視角檢視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情況👏🏽,形成與《自評報告》的印證比照🏞,為專家評估提供佐證參考,為高校持續改進指引方向。
《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由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生發展中心)從“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中提取數據進行分析💁♂️,量化反映學校本科生就業整體情況,對高校就業工作進行常態監測。《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和《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分別從畢業生、用人單位角度量化反映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是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的外部評價結果🔸。
此外,新一輪審核評估還專門針對第一類參評學校研製提供了《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標分析報告》⏮,必選指標結合第一類參評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實際,自選指標體現不同學校辦學特色的差異,選取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標🥑,對標世界一流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相關定量指標常模🧑🏻🏭,力求對“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現狀與世界一流大學進行客觀的呈現與描述,為第一類參評學校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Q13.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強化持續改進?
A:新一輪審核評估明確了5年一輪的周期性評估製度,強化持續改進,讓審核評估“長牙齒”⏱。一方面把上輪審核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的門檻條件之一,另一方面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別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臺賬銷號”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頭看”隨機督導復查機製👂🏿,對整改期內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增強評估整改的硬度和剛性約束。
實行限期整改和持續改進機製的目的在於促進學校把新一輪審核評估與學校“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的落實結合起來🫎,把當前舉措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學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標進行督導復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有助於壓實學校評估整改主體責任,形成內外聯動的“評價—反饋—改進”質量閉環,不斷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Q14.新一輪審核評估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的初衷和用意是什麽♐️?
A: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宗旨是“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16字方針,既保證對國家負責🚖、守好底線🍙,又體現為學校服務,旨在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從本質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要給高校劃分等級,而是通過專家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校內與校外集體“會診”,當好“醫生”和“教練”,幫助學校找到真正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
整個評估過程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選擇權和專家的專業裁量權,突出為高校提供診斷服務🧳,而非“貓鼠遊戲”🦂。參評學校評估專家、評估機構形成一個質量共同體,圍繞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商共研、同題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響和製約高校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發現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亮點特色,凸顯評估的“指揮棒”作用🫶🏻,靶向服務高校高質量發展。
Q15.學校如何以新一輪審核評估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製🤵🏼♀️?
A:新一輪審核評估以立德樹人為思想統領,強調高校要把立德樹人融入評估全過程、全方位,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製:一是強化認識👩🏻🎤,明確立德樹人中心地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五育”並舉培養時代新人;二是強化基礎👩🏻👷,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將立德樹人完整🔳、全面地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布局、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服務體製、資源保障條件等都要圍繞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來謀劃和建設;三是強化製度,建立立德樹人“負面清單”,健全學校黨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樹人工作製度,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機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統籌推進,從體製機製層面建立健全立德樹人“實舉措”,形成培養目標一致、職責分工合理、育人合力顯著的立德樹人工作格局。
Q16. 學校如何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
A: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學校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包括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提交《審核評估申請報告》✌🏿。申請評估時🦚,學校依據大學章程和發展規劃🏃♂️,綜合考慮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與運行情況自主選擇“兩類四種”評估方案其中一種。
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中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的地方高校由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學校提交評估申請時,需在申請報告中說明上輪評估整改情況,包括整改任務👈、整改目標、體製機製、工作舉措、整改成效等🙁。上輪評估整改的完成情況是新一輪審核評估申請受理的門檻條件之一。
擁有異地校區的學校,如異地校區與主校區為同一法人且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製式、標題🧗🏿♂️🥦、落款、公章等與主校區相同的,異地校區原則上應按主校區同一套評估方案評估,並在《審核評估申請報告》中予以說明🧔♂️。除此之外,須單獨申請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
Q17.學校為什麽要選擇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評估類型?
A:在製度設計方面,新一輪審核評估與“十四五”規劃同步,要求學校結合自身實際並充分論證後,提出評估申請,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學校選擇評估類型不是簡單技術層面的準備,而是戰略層面的考量,是黨政領導班子要決策的大事🕹,是關系到學校辦學定位和“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的重大選擇,需要理性思考、慎重決策👉🏿。申請類型應由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
學校一旦選擇了某種類型,就要根據此類型要求👨🏻🍼、指標撰寫《自評報告》👨🚀,總結教育教學取得的成績🏍,提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專家也會根據此類型要求、指標“把脈問診”,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促進學校更加明確自身的辦學定位和方向,總結現狀並找到未來發展目標及下一步整改的努力方向,以此推動高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如學校選擇了與章程規定、目標定位不匹配的評估類型,造成評估指標無法“適配”,導致專家很難“對症下藥”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專家組評估時列出的“問題清單”會很長🌟,與此相對應學校的整改難度就更大🎂,總體看對高校發展不利,也偏離了新一輪審核評估分類改革設計的初衷和用意。
Q18.評估分類是給學校分等嗎?
A:不是。新一輪審核評估針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多樣化需求,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出“兩類四種”評估方案,滿足不同類型高校對質量保障的需求。這種評估分類並非給高校分層𓀙、分等👨🏼🦱,更不是給高校貼“標簽”。參評學校可根據自身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情況自主選擇最適合的評估類別😯。“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動態的↕️,以5年為周期,為學校的變化發展留下了調整上升空間↗️。高校可以在這個周期內選擇一種類型來接受評估,到了下一個周期🚍,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另一種類型。學校人才培養可以以一種類型為主,不排除部分專業按另一種類型培養,即: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高校不排除有些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高校也不排除有些專業培養學術型人才。
Q19.學校如何選擇評估指標🧝🏽?
A: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部分☄️🤍。針對第一類參評學校,重點考察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和綜合改革舉措成效。定性指標強調3個註重:註重本科教育的時代要求🧑🏼✈️,引導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註重特色發展,引導學校全面開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註重質量保障的文化機製🧑🧑🧒,引導學校提升內部質量保障能力、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定量指標綜合考量“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指標以及教育部相關評價指標🤤,審核重點中設置了35個反映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數據進行定量審核,包括22個必選項和13個可選項🕷。同時,在可選指標設置上給足彈性空間,學校可結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提供的教學基本狀態常態監測數據中自主選擇👩🏿🔧,進行等量或超量替換;國家數據平臺提供不同類型高校常模數據(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學關鍵數據平均值),學校可根據辦學定位和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多個類型高校常模數據做對比分析⚀,同類型常模比較長短🫳🏼,從而進一步找準所處坐標和發展方向。
針對第二類參評學校👈,通過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統一必選項體現國家對高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的剛性要求,類型必選項體現對學校“精準”定位和差異化發展的引導🦹🏿,特色可選項體現對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引導,首評限選項體現對首次參加審核評估高校基本條件的剛性約束;定量指標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對這類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定量指標包括46個,分為必選項和可選項🖖🏼。“必選項”是指該定量指標必須選擇🥯;“可選項”是指該定量指標可結合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自主選擇。“必選項”對標國家規範要求,包括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基本辦學條件、學生發展與支持服務方面的要求等。“可選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包括學校卓越教學及學生培養所取得的成效等。學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至少8項。
Q20.學校如何選擇常模?
A:新一輪審核評估定量指標可作同類常模和他類常模比較,同類常模比較是指參評學校選取同類型高校數據平均值做比較,他類常模比較是指參評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和發展需求💆🏻,自主選取、量身定製不同類型(可以為多個類型)高校數據平均值作比較💥。
《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提供必選⚆、可選和自定義3類常模,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常模、“雙一流”建設高校常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高校常模👎🏼、全國常模、31個省(區、市)常模、12類高校常模(理工類👩🏽🎨、綜合類🧾🏹、語言類、醫藥類、財經類、體育類、藝術類、師範類、民族類、農業類、軍事類和政法類)、自定義常模7種。第一類評估的必選常模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常模🫄,其余為可選;第二類第一種評估的必選常模是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高校常模🫸🏻,其余為可選;第二類第二種的必選項為本省(區、市)常模,其余為可選項🏊🏻♀️;第二類第三種的必選項為全國同類高校常模🧣,其余為可選項☺️。除必選常模外⛹🏿,學校可根據需要自主選擇至少一種或多種類型常模🙋🏼♂️。自定義常模是學校根據自身需求量身定製的個性常模,最多可以定製3組常模,每組不少於5所高校。常模選擇的重點在於通過指標數據比較,幫助學校了解自身與同類學校、標桿學校的差距,找準位置,持續改進。
Q21.學校已通過教育部認證的專業如何免於評估考察🧘🏿?
A:“教育部認證”是指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評估歸口管理辦法(試行)》納入“高等學校評估項目清單”管理🙁,由教育部評估中心具體組織實施並納入教育部評估歸口管理的認證項目,“在有效期內”是指在學校審核評估正式啟動的時間(即線上評估開始時)⛎,該專業認證結果處於有效期內👨❤️💋👨。學校可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系統(以下簡稱評估系統)查詢“通過教育部認證並在有效期內的專業名單”。
“免於評估考察”不等於免於評估🫱🏽,上述有效期內的專業仍在評估範圍之內👨🏽🎓,由學校自行決定該專業是否需申請免於評估考察🥷🏽💆🏼。
學校若有意願申請免於評估考察,需在確定審核評估正式啟動具體時間後,在評估系統提交免於評估考察申請。根據《關於做好“十四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部評估中心將在評估系統中預置有關專業認證材料作為本專業的審核評估材料,由學校最終確認💘,切實減輕高校負擔。
Q22.學校如何做好評建改工作?
A:新一輪審核評估的評建改不同於上輪審核評估的評建🕵🏽,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審核評估的重要環節🙍🏽♀️。其中自評自建是審核評估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自評自建促進學校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通過評估整改形成質量閉環管理🫴🏽,可促進高校自覺鞏固和充分利用評建成果,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要將評建改作為一項“全鏈條”的工作來考慮,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立德樹人作為評建改工作統領。學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將立德樹人完整𓀍、全面地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製和“負面清單”🍰,形成培養目標一致、職責分工合理、育人合力顯著的立德樹人工作格局;要認真做好《自評報告》中立德樹人情況“必答題”,總結學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舉措及取得的成效🤲🏽,查找分析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評建改工作“全鏈條”💁🏿。
二是要正確理解審核評估。學校要深刻理解新一輪審核評估從名稱上就發生了變化,從“本科教學工作評估”變成了“本科教育教學評估”❌,評估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變化,從聚焦教學工作🥢,轉向了聚焦教學基礎上的育人工作,更多的是從育人的高度來看教學,不僅包括本科教學,而且涵蓋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發展🍹、資源保障等學校辦學各方面,是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體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新一輪審核評估不僅僅是分管教學的校領導🟩、教學或評估部門統籌執行層面的事,而應該是黨政領導班子要決策的大事,關系到學校“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和辦學定位的重大選擇🍘👮🏼♂️。
三是構建高校的質量文化。學校要全面對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先進理念🚷,從概念層面、機製層面、實施層面落到師生、院系、專業和課程📘🐇,使這一先進理念成為整個評估工作的理念共識和行動自覺。“學生中心”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刻苦學習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產出導向”強調以學生學習效果為導向,註重評價學校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以及學生和社會滿意度,避免單純根據顯性指標評價辦學水平。“持續改進”強調對人才培養全鏈條形成質量閉環管理🧑⚕️🚹,促進高校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保障機製和大學質量文化,及時發現問題、持續改進提升質量。
四是堅持實事求是。學校要用好自主選擇權👨🦼➡️,依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選擇適宜的評估類型和指標體系,形成個性化評估方案,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以“平常心、正常態”對待評估🩴,評建改工作要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做到不回避問題、不隱瞞事實、不弄虛作假、不誇大成績🪇;樹立正確的評估價值取向🙆🏽♀️,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看待評估,以審核評估為契機,落實質量主體責任🚵🏿♂️,與專家組、評估機構形成“質量共同體”,對本校人才培養狀況、培養質量全面深入地自我審視和不斷地自我改進,促進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
五是要處理好四種關系📦。學校要處理好審核評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處理好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積極構建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高校質量文化;處理好自評工作與日常工作的關系💴,使高校的評建工作融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質量保障體系與質量文化建設工作之中🏊🏼♀️😮;處理好自評工作與整改工作的關系,保證評建改工作長鏈條開展🤶🏿🚭、常態化推進。
Q23.學校《自評報告》應重點關註哪些方面⇢?
A:《自評報告》是審核評估的重要材料之一🔨。《自評報告》撰寫的質量不僅反映參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狀態,也反映參評學校對審核評估的態度與重視程度🙅🏿♀️,還可以看出學校能否客觀清醒地認識自己👨🔧,是否具有駕馭和反思自身發展的自省能力和水平。《自評報告》撰寫要建立在學校全面自評自建工作的基礎上🧴,緊緊聚焦審核評估指標,對學校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改革建設和培養成效進行全面梳理🥪,由此形成反映自評結果的寫實性報告😔🧚♂️。《自評報告》的形成過程,是經過學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修改完善的過程🧛🏼♀️,也是凝聚全校師生共識的過程👳🏿♂️。
《自評報告》要重點闡述學校是“怎麽說的”“怎麽做的”“做得怎麽樣”“做得不好的如何改進”“改進效果如何”等。學校撰寫《自評報告》時,不得修改一級、二級標題,指標不能少,重點不能丟,同時還要避免撰寫與審核評估指標體系無關的內容👔。
《自評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學校簡介”“學校自評工作開展情況”“學校自評結果”三部分👨🏿🦱👑。“學校自評結果”表述按照二級指標展開🫅,需涵蓋但不限於二級指標下設的審核重點👨🏻🔬💲。“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對應到一級指標來寫,問題具體表現描述對應到二級指標和審核重點。《自評報告》中的數據應與《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中的數據一致🎅🏿,如果由於數據采集的時間節點不同等導致數據不一致,學校須在《自評報告》後面附簡要說明。
Q24.學校如何準備新一輪審核評估相關材料?
A:學校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準備以下評估相關材料。
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規章製度🥈、近三年學校教學質量報告👨🏿🚒、申請報告等應該作為評估的基本材料上傳至評估系統🐢,不能等到專家需要時再臨時提交。
二是教學檔案。教學檔案是高校在教學管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基礎材料🙈,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證據”🏇🏼🩳,包括課程大綱🧏🏼♂️、試卷、畢業論文(設計)、實習實踐等過程性與終結性材料0️⃣。教學檔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規定存放,無需做特殊的整理,應保證檔案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在審核評估期間按要求上傳,切忌突擊整理和弄虛作假🦼。
三是《自評報告》及支撐材料🧝🏽♀️。《自評報告》等評估材料中的所有結論🙏,應有充足的數據和事實支撐,不能只有結論🌨,沒有事實陳述和證明支撐。支撐材料是指用於支撐或證明《自評報告》等所述內容的相關材料,主要包括教學資料🦁、學生學習檔案🤾🏿♀️、各類記錄性材料🧥、合作協議及其他佐證材料等。支撐材料以高校教學檔案為基礎🆖,與教學檔案有交叉的部分無需單獨整理🎄,按要求上傳至評估系統,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專家查找🧜🏻♀️、審閱🛤。
四是引導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職能部門、教學機構、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單位等材料👅,教學活動安排和人員名單,如校歷📘🗞、課程表、教師名單、學生名單等。
Q25.學校在線上評估與入校評估環節需要做哪些工作?
A:線上評估時間為2~4周⏮,基本流程包括✴️:線上評估開始前🪶,參評學校與項目管理員對接,明確學校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包括系統測試等)。依據評估方案要求,在評估系統中提交基本材料𓀍、自評材料及其他材料等。線上評估開始後,專家主要進行材料研讀,線上調閱材料🌩、在線訪談座談🔹、聽課看課等。參評學校根據專家評估工作需要提供相關材料,落實訪談座談、聽課看課安排,組織相關人員按時參加訪談座談🗾。
線上評估是否聽課、調閱學生試卷和論文🤾🏻♀️,由專家組視學校已有常態信息化條件和工作需要與學校協商確定,不搞“一刀切”👩👧👦,也不提出強製性要求。如參評學校具備或部分具備線上聽課🅿️、調閱的條件🧖🏻,則為專家組提供有條件的課程🫃🏽🍘、試卷、畢業論文(設計)等的清單,以便專家組進行線上聽課、調閱活動。
入校評估時間為2~4天,基本流程包括:入校評估前,專家組組長與參評學校協商入校考察時間、天數🙇🏻♀️、環節和重點考察內容等,參評學校提出是否召開評估說明會(評估第一天)。準備好自評材料、專家案頭材料等,協助安排專家組成員交通與住宿、做好經費預算等。入校評估期間,參評學校根據專家評估考察任務🏠,配合做好聽課🦖、訪談、調閱等安排,與專家組商定是否召開專家意見交流會(最後一天)。入校評估結束後,專家組成員離校,參評學校協助做好經費決算🐉、入校評估材料整理等工作✡︎。
Q26.學校如何用好“3+3”報告等常態數據資源?
A:新一輪審核評估註重常態數據資源的挖掘和使用,依托教育部評估中心“國家數據平臺”和學生發展中心“就業數據平臺”,形成《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即“3+3”報告)👩🏼💼。此外,學校編製公布的近三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也是評估的必備材料🛀🏿。
“3+3”報告分別從教學監測數據和就業監測數據🖐🏼、學生和教師體驗調查問卷、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問卷的角度對學校的本科人才培養提供評價參考💂🏿♀️,為學校自我評價、判斷和改革提供多元視角,是審核評估的重要依據,也可以成為學校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高度重視常態數據資源的累積和利用,通過評估,建立起“3+3”報告等常態化資源的累積👩🏼🎓、分析和使用機製,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和差距,深挖學校“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短板和弱項,找準整改方向,精準發力,持續改進🤰🏿,不斷累積,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縱深發展。
Q27.學校須重點關註的“紅線”“底線”要求有哪些👋🏼?
A:新一輪審核評估對標國家基本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規定,在指標體系中設置“紅線”和“底線”要求🧜🏽,體現國家對所有參評學校的剛性約束。在定性指標中,通過增設對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等方面的立德樹人“負面清單”🐀,關註高校辦學“紅線”。
在定量指標中🧖🏻♀️,通過設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基本辦學條件、學生發展與支持服務方面的要求等“統一必選項”,列出了辦學“底線”標準🌕,其中第一類評估16個☁️,第二類評估17個。
對於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製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
Q28.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是如何征集的?
A:新一輪審核評估首次設立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舉措。專家組通過線上與入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察、評估、論證💖,從理論先進性🏬、實踐有效性、示範推廣性等多個維度對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特色做法和鮮活案例進行評判,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做出是否推薦該校“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的建議👠,如推薦💊,需說明推薦理由。經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後,確定“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征集對象👐🏼,由教育部向有關學校進行案例征集🕵🏽♀️。
征集的案例既可以是示範性、引領性的綜合教育教學改革案例,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特色非常鮮明的教育教學案例🚣🏼♂️。具體可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模式🕴🏻、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案例需介紹學校實施上述舉措所取得的改革與建設成效😿,包括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的突破,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突出效果,及其示範引領和推廣應用價值。
Q29.學校如何做好評估整改工作⏏️?
A:新一輪審核評估的整改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學校要認真梳理研究專家提出的問題以及自評自建查擺的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原因👩🏽💼,切實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
一是及時總結評估工作🚮。學校要在評估後召開專題會議,對評估工作進行及時總結,對標問題製定《整改方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建立整改問題臺賬,明確整改任務、措施👨🏿🔬、時間表以及預期目標和成效等。
二是建立評估整改工作機製⛹🏽♀️。學校應建立整改工作機製⛎,全面開展整改👨👨👧👦。整改工作重在長效機製、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建設,要紮紮實實整改🔍,不能書面整改💉、虛假整改。建立督查督辦和問責製度,定期對整改工作進行督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確保整改取得實效👨🏼🦰。
三是按時提交《整改報告》🪞。原則上🕹,學校要在評估結束後兩年內完成整改任務並提交《整改報告》,系統⤵️、全面、實事求是地進行總結🫂,針對需要整改的問題清單逐項分析整改情況,包含整改前後核心數據對比等。
Q30.專家組是如何組建的?
A: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統一從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中產生👨🏼🦰,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於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
從數量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呈現“一多一少”的特點✵。“一多”指線上評估專家組人數多,包括評估專家15~21人(其中組長1人🤹♀️、視需要配備副組長1人)🚴、項目管理員1人🛀🏻、秘書1~2人👩❤️👩。“一少”指在做全做深線上評估的基礎上,入校評估專家組人數少,從線上評估專家中確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原則上應包括專家組組長及副組長🐟、有較多存疑問題的專家🛬☂️,同時適當考慮入校評估任務和學校學科專業布局需要。
從結構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組呈現“多元全面”的特點🤴🏼,“多元全面”指評估專家覆蓋高校黨建、思政、行政管理、教學管理、主幹專業、體美勞領域及行業企業專家,還專門為第一類參評學校配置國(境)外專家、青年教師專家、學生觀察員,實現多元視角評估,增強評估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狀況全面考察、聯合“會診”的力量🖕🏽。
Q31.專家如何做全做深線上評估?
A:線上評估註重評估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要求做全做深😺,做出入校評估基礎。做全:就是要求15~21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在全面審讀“1+3+3”報告等評估材料的基礎上,對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全貌”進行全方位審核💛,全面查找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的亮點和問題,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做深:就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深入挖掘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國家數據平臺數據信息等常態資源,通過深入開展線上訪談、聽課看課、隨機實地暗訪及補充材料調閱等考察活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刨根問底,確保挖掘的問題切中要害🤟、體現深度🕣。
Q32.專家如何做準做實入校評估?
A:入校評估註重突出重點🧨,不要求全面考察、面面俱到,而是對線上評估問題的印證🆑。
做準:專家組緊扣“兩類四種”評估的不同側重點,以線上評估“問題清單”為主線,組織入校評估專家擬定個性化入校考察方案🧙👨🏼🔬。專家按照入校考察方案要求,選取恰當適宜的方法技術🏀,精準開展評估考察活動👨🏿✈️,對線上評估專家意見進行復核印證,找準問題症結🔄🏩,下準評估結論。
做實:專家組通過深入考察,了解掌握學校真情實況,專家組組長組織專家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製定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突出評估診斷🪓、把脈作用🔘,要求每位專家當好學校的“醫生”和“教練”,做好體檢和指導,對症下藥🚽,開出實用“良方”,幫助學校切實提高質量、提高水平🛬。
Q33.專家如何審讀並用好“1+3+3”報告🙎🏿♀️🚶♀️➡️?
A:基於多維立體視角的“1+3+3”報告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情況精準畫像✵,有利於推動高校健全綜合評價機製,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有效🎗。
《自評報告》是專家組開展評估考察工作的主要依據之一。專家組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參評學校自主選擇的評估類型、評估指標和審核重點,主要審核參評學校“該說的是否說了”“說了的是否做了”“做了的是否有效”“無效的是否改了”等,初步判斷各項指標的達成情況,形成對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的總體印象🐪。
專家組審讀《本科教學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在校生學習體驗調查報告》《教師教學體驗調查報告》3個教學報告🥂,要註重發展變化,關註參評學校教育教學狀態的變化及發展趨勢情況,包括專業調整情況以及專業招生規模的變化情況𓀒🤳🏽,專任教師數量、教育教學經費🫶、實驗室設施條件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學生發展等狀態數據的變化趨勢等,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成效🏫。
專家組審讀《本科生就業數據分析報告》《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查報告》3個就業報告🚺,要註重個性差異🤾🏽♂️👩🏼。要把參評學校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綜合分析🚴♀️,把握參評學校所處的地域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特殊性和特色點🧑🏽🦱、學校所背靠的區域、行業發展狀況,分析參評學校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人才培養對社會的貢獻度。
“3+3”報告相互佐證,形成全鏈條、多維度的高校教育教學佐證材料,能夠為《自評報告》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也能夠通過不同報告之間的差別發現問題並探索求證,豐富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過程監測與評價。
Q34.對異地校區如何進行評估考察?
A:異地校區是指位於主校區所在地級行政區(或其他類型的省直轄行政區、直轄市)之外開展本科教育教學的校區,如與主校區為同一法人且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製式、標題🧑🏿🍼、落款🤷♀️🎀、公章等與主校區相同的,原則上應與主校區一同參加評估💆🏿,采用同一套評估方案並在《審核評估申請報告》中予以說明❓。除此之外,須單獨申請參加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在撰寫《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時,有異地校區的⚪️,應特別說明,獨立成章附後🛼。
專家組要按照同校同質原則🙆🏼♂️,嚴格標準⚔️,加大對異地校區的評估考察力度,要安排人員深入異地校區實地考察和走訪,重點考察異地校區人才培養質量✂️、教育教學水平與主校區的實質等效性;主校區優質資源的共享情況;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貫徹落實情況等。
Q35.如何形成高質量《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
A:《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作為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的結論🕵🏿♀️,是學校評估整改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督導督查的重要依據。形成高質量的《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要堅持問題導向,采取以問題為主線的“遞進式”診斷方式。線上評估“問題清單”質量狀況決定了入校評估工作的質與量👨🦯➡️,要確保做全做深線上評估,形成影響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高質量“問題清單”。二要加強組內溝通,搭建充分有效溝通的工作機製,每位專家全面考察、深度問診、獨立判斷,可采取自證和他證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相互印證,實現專家組對學校的集體會診𓀕、綜合評價。三要註重把握工作節奏👩🏽🔧。新一輪審核評估采取線上與入校評估一體化設計,在線上評估時長與入校評估人數等方面充分賦予了專家組彈性可選的空間,專家組要根據評估考察需要🐈⬛,在與學校協商一致基礎上🪗,適時召開線上與入校評估布置會🕌、中期碰頭會🌇、總結會等,牢牢把握評估進度和各環節工作質量🗣。專家組組長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情況,起草《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清單),並在征求線上與入校評估專家組全體成員意見基礎上🧚🏽♀️,最終形成《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清單),並在入校評估結束後4周內提交評估系統。
Q36.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組織實施?
A:新一輪審核評估實行部省分級負責、協同推進的製度💇🏿。教育部負責製定審核評估政策、總體規劃⚫️,統籌協調👇🏻、指導監督各地各校審核評估工作。委托教育部評估中心具體組織實施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第一📊、二類審核評估和地方高校第一類審核評估工作。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實際,負責製定本地區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總體規劃,報教育部備案。組織所屬高校第二類審核評估及推薦高校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工作。選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評估中心指導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為全面推開本地區審核評估工作做好示範。
為強化部省協同,保障評估工作實質等效🌇,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將牽頭建立全國共建共享共用的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專家經專業培訓👑、持證入庫、隨機遴選後作為參評高校評估專家🕟。專家庫實行動態更新機製🧘🏿♀️🙋🏻♀️,各地各校要及時更新專家信息📐🤱🏿,對出現師德師風問題等不適宜繼續作為專家的,要及時標註並調整出庫。部省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或委托教育評估機構組織實施的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等,所需專家原則上從專家庫選派。
Q37.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體現多元參與?
A:新一輪審核評估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要求,探索建立管辦評分離✋、部省協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評估協同機製🌂。一是發揮教育部評估中心作為國家級專門評估監測機構的統領作用✍🏽,致力於引領高等教育領域評估監測技術,整體提升全國評估機構職業化專業化水平;二是建立部省協同工作機製和溝通聯絡機製,形成統一協調、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評估專家組織議事機製和咨詢指導機製,充分發揮評估專家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工作的參謀把關、研究咨詢、指導服務作用,優化評估決策📲👨👩👦;四是充分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和階段性發展特點,引導和激勵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特色發展,力求有效遏製“千校一面”🕘;五是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評估合作機製🧜🏿,探索建立學生參與評估機製,增設“學生觀察員”角色,從不同角度了解學生學習體驗和學校人才培養情況🧜🏿🍽。
Q38.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推進部省協同?
A:新一輪審核評估註重部省兩級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學校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一是評估規劃相銜接。教育部製定全國新一輪審核評估總體規劃,統籌安排部省兩級參評學校五年評估數量與結構,製定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第一類參評學校年度評估計劃🏄🏼,指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製定地方試點高校年度評估計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方案》和國家總體規劃要求,結合實際情況製定本地區5年審核評估實施方案、總體規劃及試點方案🤛,報教育部備案。
二是工作機製相協同。教育部與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及評估機構建立工作交流機製👩🏼🔧,及時就評估重點、難點𓀖、熱點問題對話協商🦞,及時解決疑點、疏通堵點🧑🏼🔧。教育部通過指導地方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邀請參與評估觀摩等,提高省級評估組織工作的規範性和管理水平。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推薦高校參加試點工作🏋️♀️,試點先行,打造新一輪審核評估示範“樣板間”😸,保障部省兩級評估工作質量實質等效🐳。
三是評估標準相統一。教育部頒布《方案》,為高校提供“兩類四種”評估方案。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部頒布的《方案》及指標體系基礎上🤟🏼🙂,製定符合本地高校實際和特點的評估實施方案,推動高校準確定位🔚🤶🏼、特色發展。
四是評估整改相配合。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別負責審議《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反饋審核評估結論,指導高校做好評估整改工作🦫。同時🖕🏿,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進行督導復查。對於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標評估後下滑的高校👴🏿,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製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確保整改取得實效。
Q39.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加強專家隊伍建設與管理?
A:新一輪審核評估是推動“十四五”時期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硬招、實招,專家庫建設是支撐新一輪審核評估有效實施的關鍵。專家庫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立足當前𓀒,著眼未來五年工作布局,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系統謀劃⏺,著力建設全國統一🔫、開放共享的專家庫,形成政治過硬、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專家隊伍,為高質量開展新一輪審核評估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將牽頭建立全國共建共享共用的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專家經專業培訓、持證入庫🪲、隨機遴選後作為參評高校評估專家。專家庫實行動態更新機製🫅🏽,各地各校要及時更新專家信息🏃♂️🧖🏿♀️,對出現師德師風問題等不適宜繼續作為專家的,要及時標註並調整出庫🔸。為保障部省兩級組織實施的審核評估工作實質等效,評估專家統一從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庫中產生,人數為15~21人(其中入校評估專家5~9人)。原則上,外省(區、市)專家人數不少於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省(區、市)專家擔任。教育部評估中心加強對專家的評價考核🤮,並根據評價結果對專家實施動態管理🪂。
Q40.新一輪審核評估有哪些紀律和監督要求💦🐮?
A:新一輪審核評估實行信息公開製度⛅️,嚴肅評估紀律🪸,開展“陽光評估”🧝♂️🏢,廣泛接受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監督⛑️,確保評估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參評學校➙、評估專家和評估組織工作的規範性、公正性進行監督,受理舉報和申訴,提出處理意見。
評估專家和參評學校在評估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文件規定和評估工作紀律🙉。評估專家應依據審核評估指標🎑、遵循審核評估程序,獨立參加並履職盡責🤟🏿,公平公正、保質保量完成評估任務📅,維護專家隊伍良好形象。參評學校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保證評估材料和所填報數據的真實可靠🪕、不弄虛作假🐹,以平常心、正常態開展評建工作、接受評估專家組的評估考察,從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的角度與評估專家平等交流、坦誠交換意見,共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同體”🧑⚖️,共同營造良好評估考察氛圍。